furtives 2008-2-14 21:19
锦绣中华系列之新疆阿拉提草原
感谢论坛里的LINGXIZHEN同学给我带来的灵感,现推出锦绣中华图片系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猜谜是论坛提供的一个大家互动娱乐的形式,猜中与否没关系,可以一起增长知识,获得乐趣.因为我这个主题不仅是为了猜谜,更为了让大家认识和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文化,所以有的图片很好认,可能娱乐性就要差一点.也希望管理员能理解和支持我一下,给猜中的朋友适当送一点点惊喜~每次有朋友猜中以后我都会把图片的详细资料发上来供大家了解,谢谢~也希望LINGXIZHEN和其他的朋友和我共同合作这个系列~
【竟猜题目】请大家看看这是哪里的风景
【竟猜讲解】草原
【竟猜选项】猜图
【图片预览】[img]http://www.cztour.gov.cn/bbs/UploadFile/2008-2/200821421288159.jpg[/img]
【谜底】新疆,真大呀!国土的1 / 6 还强。从省府乌鲁木齐向北向西向南均有航线。若到新疆喀什乘火车,需整整一天一夜!说起伊犁州美,在茫茫大漠渺渺戈壁,竟有这雨雪丰富气候湿润的“翰海绿岛”,而在绿岛之上,坐落在新源县境的那拉提大草原则是一颗美得惊人的绿宝石。
这一天风和日丽。车从新源城出发,在两侧天山的谷地柏油路上,迎面是蜿蜒西行的巩乃斯河滔滔清流。县教育局年轻副局长、笔者的长篇纪实文学《圣园之魂》主人公之一的翟中华开车,我坐副驾驶座,一边聊天,一边观景,一边听车里播放支支咏新疆的歌,其中很熟悉的一支唱到: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眼看巍巍天山肥肥牧场,耳听唱身边风光的歌,甭提多亲切多醉心了。爽朗干练的翟中华娓娓介绍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的巩乃斯草原及美丽的传说。这数百里长数百里宽的草原,静静躺在层峦叠嶂的天地怀抱里,从雪山走来的巩乃斯河像似她主动脉血从头流到脚。远处的雪山银亮闪光,近处的山峦绿若蓝带,河畔草甸子一抹油绿,空中云雀洒落一串婉丽的小曲。车行2 2 公里处,到了我曾写过却未到过的啊勒马勒乡二中。这是翟中华奋斗十几年的地方。接任他更年轻的校长刘志新和乡一中(哈萨克族学校)校长赛比西在校门口迎候我们。刘志新文静儒雅,赛比西温和瘦高。他们陪我走访高低三个层面的校园。怎末也想不到,祖国西北边陲,竟有这般绝顶芳丽的花果园林中的校园。刘志新告诉我,阿勒马勒,哈语是野苹果。我随他看楼,赏花,观树(近百种),按他示意,遥看南山那片占地1 0 万亩的亚欧大陆最大野果林,心驰而神往。别离学校时,乡两校校长也找来一辆车陪去。行十公里到阿勒热托别镇时,柏油路断了。又赶上全线修路,刚铺垫的沙砾毛石未轧,车子像个簸箕,被颠来簸去,不规则地蹦跳不停。大石块时被碾起,敲打车底盘砰砰作响。常有沙石堆堵道,车绕弯下沟上坎,人被颠老高。我却全然不觉,兴冲冲地东张西望。哈萨克青年农民骑高头大马对面奔来。头戴平顶小花帽的哈族老人漫步河滩放羊。载着哈密瓜的汽车缓行时,两哈族少年各抢下一个瓜,还对驾驶员耍着鬼脸笑。车艰难行驶一个多小时,田地不见了,草甸连成片。草地里这几株那几株老胡杨抖动着墨绿的枝条,抒发千古风情。听说,胡杨树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腐千年,真神!树木渐多,林间闪出蒙古包式、木屋式或砖瓦式的度假村。阿拉提草原风景区到了。
远离尘嚣,大气沁肺。天,特蓝!云,特白!太阳,特亮!放眼望十数里河滩山坡,碧绿碧绿的,透着亮光,像熨过的大地毯,比我见到用剪草机剪过的西欧草场还柔美哩!一株株、一簇簇白杨河柳垂下绿伞似的枝条。就近看时,绿得流汁滴翠的芳草密密萋萋,齐腰深浅,在微风里颤动晶莹的露珠。那散开草地上黄色、紫色、粉色、红色、蓝色的各色野花,或吹小喇叭,或拎小灯笼,或扬着小嘴,或托起脸盘,惹得蜂飞碟舞。不知名鸟儿贴着林梢飞旋。河水清亮,映起芦花摇曳。一幢幢红色白色的仿欧式度假小木屋,远远近近地掩映在河畔绿林深处,宛如童话王国里的仙境。打花伞的红男绿女犹入画屏。山坡上,大片大片原始雪松林笔挺地耸向碧空,乍一看,像一方方自低至高哨兵的队列,又像一条条绿色雨流从天而降。再远的背景,皑皑雪峰,直触天穹。雪峰携翠岭共舞,远山和近野联袂,绿林与彩屋互掩,清水约蓝天相浴。这幅造化、人文的精心杰作,美于诗,甜于歌,奇于画,只可意会,实难言传。在通向草原深处的云石甬路旁,立一红褐色的宽大石碑。近前看,上书“阿拉提草原 乔石 二千年七月题”。从这里纵目,我突然记起,小时地理课本扉页“天山草原风光”那幅彩图,与眼前极像,说不定就在此拍摄的呢!
“咱翻过山,去夏牧场哈萨克毡房作客吧!”翟中华征求我意见,我当然想体味异族民情。原来北坡风景区为冬牧场,要不不见牛羊呀!车爬坡到山垭口守路人石房前停下,从屋里走出一大一小,大人询察往来车辆,小男孩好奇瞅我们,还把他摘进瓶里叫“糖古拉”的紫黑色野果给大伙吃。那是藤木长的,很像桑葚,又甜又酸。从山垭口下去,便是广袤的冬牧场草原。车在草原行,从一群群牛羊、一座座毡房旁边过去,开到最远山坡下的白色毡房前。
主人放下碗筷喜滋滋走出来。塔芽苏村村长吐尔逊哈力乐呵呵迎上来。七年前毕业于新疆农大的草原监理阿德烈提奔过来与我拉手。赛比西当翻译。寒暄后,主人家少年从羊群里拉来一头羔羊,村长让我们看过,就操起刀。只见那利刃刷刷走动,扒皮,开膛,掏腹,剔骨,卸肉,转眼间肉下锅了。
众人围观。我独上草原坡岗观望。万顷草地碧绿,草连天,天连草,半人深草里夹长着一人多高的酸模与紫头。草蒿间觅食的牛群只见得黑黄脊背。风起,才见得羊群像大海里雪浪花缓缓荡漾。几年前到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敕勒川,曾为见不到阴山脚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远古风光而深陷失落,那里希拉穆仁草原的草浅浅的、稀稀的、黄黄的,而眼前却现一派敕勒川的当年神韵,令我感怀大自然沧桑之变、人与自然相谐之理。
我们被让进毡房,盘坐绣花毯上。哈族毡房与蒙古包差不多,只少成吉思汗绣像。主人先上奶茶,后端上一盘盘奶酪、奶豆腐、干果,一杯杯马奶子,一叠叠才烤出窖的大馕。笑微微的女主人提着壶,默默为人添奶茶。我想,这工夫可能像内地人饭前饮茶聊天。我便和他们聊天,得知这里属那拉提镇,9 5 % 以上是哈族人。每家都有二、三个娃娃。这个马背上民族习惯随水草迁移。这几年,见上大学的也没工作,与初中生放羊差不多,一些家就想歪了理,不愿让娃娃读书。该民族有一祖传风俗:儿子的长子或长女要给其祖父母当儿子或女儿,而称生身父母为哥姐,此俗适应游牧民族特点,满足了老人养老送终的意愿。然而,为养护老人,并为其放牧,有些孩子辍学,似乎也随而自然。
正谈着,村长吐尔逊哈力进房入座。女主人重新换上桌布(哈族以桌布当桌),提壶倒水让人一一洗手,再上热腾腾手把全羊肉。村长用哈语致迎客辞,赛比西校长翻译:“尊敬的远方贵客,朋友们:时值夏末秋初,天高气爽,我们迎来了辽宁尊贵的客人,毡房内外喜气洋洋。今年托国家的福,风调雨顺,草原繁茂,牛羊兴旺,牧民幸福安康……”翻译一句,大家鼓一阵掌。这时,翟中华向我示意,我也即兴致谢辞,仍由赛比西译。接着,一圈人神气虔诚,都默默伸张双手,掌心朝上,举到胸前,再并拢合十,自上而下一划,后摊开手臂。这祁天祝民的古老仪式短暂而神秘。之后,村长执刀切一块最好的肉捧给我,再切若干块分赠诸人。第二道菜,上羊头,又是先给我,意思是给主宾面子。我很不熟练地剔下一片片羊脸肉,分敬村长及众人。白酒上来了,一两杯斟满。从村长到草原总监先后敬酒,都先敬我,笑看我饮干,他们方饮,而且一敬就是三杯,又都说一两句滚烫的劝酒话,瞧那憨态,那笑容,那眼神,就像看见那颗心,我面对一个不可不开怀共饮的民族啊!几杯酒落肚,头热了,喀多了,桌面火了,举杯频频,笑语绵绵。背倚天山,门对草原,蓝天上白云如丝如带。群羊口羊口羊欢叫夹杂远处一两声牛吼传入毡房。一番番劝酒,一声声话语,一阵阵朗笑,快把毡房鼓破了。
恍惚之中,我闪电般激情思想着:在远离家乡万里之遥西部的西部,在昔日从影视方见得到的阿拉提草原,在笃实、友善、温良、好客的哈萨克百姓毡房里,我面对面感受着这里的一切——草原真美,草原上哈族人更美,华夏大家庭各族间的情谊尤美。
【猜中楼层】3楼朋友中(遇到同行了,差点又被狙击:faint )谢谢参与
[[i] 本帖最后由 furtives 于 2008-2-14 22:50 编辑 [/i]]
jason7088 2008-2-14 21:48
【竟猜题目】请大家看看这是哪里的风景
【竟猜讲解】草原
【竟猜选项】猜图
【图片预览】
【谜底】锡林郭勒草原
dianlao 2008-2-14 21:50
【竟猜题目】请大家看看这是哪里的风景
【竟猜讲解】草原
【竟猜选项】猜图
【图片预览】
【谜底】新疆那拉提草原
哈哈,中了吧,我知道兄弟可能在旅游局工作吧。:lol:
[[i] 本帖最后由 dianlao 于 2008-2-14 21:52 编辑 [/i]]